中新网甘肃新闻12月20日电 (蔡峰 乔思睿)杨亮红自从搬入定西市漳县武阳镇欧康小区的新家后,也能睡个安稳觉了。“老房子在地质灾害隐患点上,一遇上暴雨,整夜都不敢睡个安稳觉。”坐在窗明几净的新家里,如今已是一名超市老板的他忆起过往,感慨万千。
搬得出、稳得住、有业就、生活好、能融入……自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开展以来,漳县坚持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作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立足实际、着眼长远,聚焦政策宣传引导、搬迁政策制定、安置点规划建设、后续产业扶持等重点工作,累计有565户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群众喜迁新居,圆了“安居梦”,开启了幸福新生活。
下班回来,杨亮红畅快地洗了个热水澡,拿起抹布把家具擦拭个遍。看着崭新的家里,杨亮红的嘴角止不住的上扬。山大沟深,难养一方人。18岁那年,杨亮红早早的开启了务工之路,哪一年进了厂子,哪一年当上保安,哪一年在工地搬砖摔伤了肩……为了讨生计的记忆刻骨铭心。一到雨季,他还得跋山涉水回家,守着爷爷留下的老屋。
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让这些成为往事。今年,杨亮红一家告别大山,搬进130平方米的新居。杨亮红成了超市的老板,他的妻子也在城里找了工作,儿子在家门口的小学读书,步行十分钟便到了。在新家的墙上,一幅“家和万事兴”的画卷,描绘出这一家人对未来新生活充满了憧憬。
同在一个社区,说起搬进新房的事,朱路红激动不已。“原来住在山沟里,环境很不好,之前村里有条件能搬走的都搬走了,去年村上告诉我们有10万元补助和5万元贴息贷款的好政策,给我帮了大忙,我很高兴”。三室一厅的新居被收拾得干净整洁。一面鲜红的国旗插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墙上贴满小孙子的奖状。“条件好了,希望孩子能够考个好大学。”三代人际遇之别,折射出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带来的变化。
为保障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保质保量实施,有效解决群众搬迁后顾之忧,漳县结合生态搬迁工作实际,配套制定“10+5+N”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优惠政策。生态搬迁群众每户无偿享受1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5万元财政贴息贷款以及N条配套扶持优惠政策,确保生态搬迁工作顺利实施。
“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漳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雷如春说,自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开展以来,漳县抢抓政策机遇,全面贯彻落实省、市部署要求,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布局,分类施策推进乡村建设,坚守底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基固本提升治理能力,高起点规划、高效率推进、高标准落实,有力有序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各项工作。2024年,漳县计划搬迁176户575人,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搬迁入住。
为加大城区安置房建设力度,确保安置住房尽快完成所有附属工程,在充分尊重搬迁群众意愿的前提下,积极引导有条件的群众搬迁进城安置。围绕“能致富”目标,坚持把后续产业就业帮扶作为治本之策,积极借鉴邻近市县经验,提早布局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工作,积极引导搬迁群众到企业、商贸、餐饮等二三产业就业,确保搬迁群众有事做、有奔头。在家门口就有了合适的工作,以杨亮红为代表的搬迁户心里乐都开了花。这正是漳县严格落实“四避开”“四靠近”“四达到”“五结合”要求,做到了避险搬迁与乡村建设相结合、与产业链建设相结合,多渠道扶持搬迁群众增收致富,确保村民“上楼安居、下楼乐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