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12月5日电(何方)傍晚时分,陇南市徽县柳林镇洛坝村的村民吃过晚饭后,三三两两来到河岸边散步休闲,打卡河边美景。这里自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后,栽植的树木、打造的小桥,造型垃圾池,古色古香的护栏,笔直的人行步道,让身处大山沟沟里的柳林镇洛坝村成了水墨丹青画中的“小桥流水人家”。
“这里以前的河道里处处是垃圾和散发着臭气的淤泥,水面上都漂浮着垃圾,要到河里去根本就没有路,严重影响着我们周边老百姓的生产、生活。自从这里实施清洁小流域生态治理后,清理了河道淤泥,修建了河堤和蓄水池,还在水道四周栽植了绿色草坪,种植了景观树,修建了步行道、现在我们村处处是景观,好像生活在了图画中。”洛坝村民张义海说。
徽县城关镇石佛村村医何国栋长期在村头开展医务工作,他见证了小流域清洁治理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告诉笔者:“以前的河道就是一条“臭水沟”,沟道狭窄,沟内杂草丛生,每到雨季,坡面雨水瞬时汇流,裹着泥沙,漫过河堤,造成了水土流失。现在经过清洁小流域治理,你看水变清了,河道也成了休闲步道了,水里的鱼也变多了,晚上吃完饭,围着河逛一圈,心里挺舒坦的。”
徽县地处甘肃省南部,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地处南北秦岭的过渡带,境内有“一江五河”,地表水资源丰富,径流模数每年每平方公里26.12万立方米,平均年降水量745.8mm。近年来,徽县持续把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作为全县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坚持“山水田林路渠”综合治理,坡沟兼治、林田齐抓、蓄排统筹、部门共建,工程措施与林草措施相结合、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水保工程与民生工程相结合,使水保项目建设服务于脱贫攻坚,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于旅游产业发展,服务于群众生产生活。实现了项目区水生态和人居环境的明显改善,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生态产业创新发展的综合效益。共建成店子河流域、文池流域洛坝河流域等12条生态清洁小流域,涉及8个乡(镇)18行政村,受益群众达1.6万多人。
“我们根据每年度每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项目的治理任务和绩效目标,针对小流域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的现状,确定了“科学化设计,园林化配置,生态化建设,清洁型回报”的小流域建设思路,坚持因地制宜、因需施策、因害设防、趋利避害,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突出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着力实行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多措并举的治理方式,着眼实现了“空气新鲜、水源清洁、环境优美、产业发展”的建设目标。目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8.13km2,完成国家投资3408万元,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成,绘就了乡村振兴新画卷。”徽县水保站负责人曹强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