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长城筑起法治保护屏障——“人大代表+公益诉讼”双向奔赴助力长城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目前已经形成了关城与南北两翼长城相互守望、墩台与烽燧遥相呼应的严密军事防御体系,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保护好、传承好长城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近年来,我市加大长城保护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力度,通过“人大代表+公益诉讼”,有效释放检察公益诉讼助力长城保护治理效能。如今,法治为长城保护筑起了新的强有力的防线。
“开裂的关城墙体现在维修好了,我的心也放下来了。”市人大代表卢治红开心地说。
去年,卢治红在调研中发现,由于风化侵蚀和极端天气影响,嘉峪关关城出现不同程度墙体开裂等病害。他通过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联动的工作机制反映线索,市人民检察院立案后,通过现场调查、调取资料、咨询文物保护专家、诉前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整改。
在办理长城保护公益诉讼案件中,市人民检察院邀请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活动。针对专项经费落实难、整改工作陷入僵局的困境,市人民检察院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公益诉讼”协作配合机制提请人大监督。
“将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深度融合,双向叠加助推问题解决,保证代表建议、检察建议监督效能显著。”市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书记员杨洋说,进一步加大长城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办案力度,以高质效检察公益诉讼办案助力长城保护。
“我们对全市境内所有长城段落,包括墙体、关堡、墩台进行全面隐患排查,并邀请设计单位编制保护维修方案。”市文旅局副局长王娜表示,市文旅局将依法履行职责,督促长城保护责任单位对长城本体发生自然病害采取保护修缮措施。目前,嘉峪关关城墙体修缮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这起案件只是我市“人大代表+公益诉讼”助力长城保护的一个缩影。早在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和市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市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首次提出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目前,我市20个人大代表工作站设立检察公益诉讼联系点,聘任30名人大代表担任公益观察员。通过“人大代表+公益诉讼”,有效解决长城本体保护、长城风貌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很难想象,前不久建筑垃圾堆满的明长城嘉峪关段野麻湾长城2段,如今已经焕新颜,与之前形成了鲜明对比。而这一切的变化,还要从市人大代表殷明成反映的一条公益诉讼线索说起。
今年5月,市人民检察院在梳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时,了解到明长城嘉峪关段野麻湾长城2段建设控制地内堆放建筑垃圾,长城本体环境受到破坏。立案后,市人民检察院联系相关部门,对公益受损情况进行评估,通过听证会、诉前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整改。
“我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及时有效消除公益损害以及潜在的损害危险,切实履行好长城保护职责。”新城镇副镇长王臻说,长城保护是系统工程,需要各行业同向发力。
整改期间,检察官多次到现场查看,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垃圾清理整改到位。整治完毕后,市人民检察院又邀请人大代表到现场查看。
“检察机关将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转化为公益诉讼监督线索,促进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机制落实落地,这项举措非常好。”殷明成说。
“作为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代言人的检察机关,我们将持续以法治思维推进长城长效保护,为长城保护注入法治力量。”市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王园园说,聚焦长城保护突出问题,坚持办案为本,才能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我们以最高检部署开展的“长城保护专项监督活动”为抓手,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目标,切实做好长城保护,持续擦亮“嘉检护雄关”公益诉讼检察品牌。
截至目前,市人民检察院先后受理长城文物保护检察公益诉讼案件线索9件,立案8件,提出诉前检察建议7件,相关部门全部回复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