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他是甘肃环县山城乡八里铺村一名“穷羊倌”,家庭负担重,经济困难。面对老人患病、孩子待婚等生计难题,面对看似难以逾越的贫穷“鸿沟”,他不仅没有退缩,反而是凭着不服输、不认命的韧劲,一路闯、一路干,最终成功摆脱贫困的逆境,还成了当地有名的致富“带头人”,带领一家四代人过上了曾经梦寐以求的“富贵”日子。
面对贫困的“鸿沟”不气馁不逃避
记者在村里见到年近花甲的鲁三权时,身材偏瘦、皮肤黝黑、不善言辞的他,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他家住的新居宽敞明亮,院后的养殖圈舍收拾得十分干净,圈舍里满是牛羊,不是村里人介绍,外人很难知道曾经的日子有多艰难。当地的村干部告诉记者,以前,和环县大多数山村一样,这里基础设施条件落后,产业发展规模单一,贫穷在乡亲们眼里就像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2012年,脱贫攻坚的好政策如同春风吹进了八里铺村,鲁三权连同村里181户群众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党的好政策让我们一家看到了新希望。”鲁三权说,他心里清楚,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要过好日子不能完全依靠政府帮扶,自己必须要更加努力,去改变现状,才能真正摆脱贫困。
2014年,在政府危房改造政策的支持下,鲁三权顺利新建了三间崭新的砖瓦房。“政府补助了一万多元,为我们减轻了很多负担。住房宽敞了,儿子的终身大事很快就提上日程了,紧接着,家里三代人变成了四代人了。”鲁三权回忆说,从脱贫攻坚开始,感觉家里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2015年,家里用上动力电;2016年,通了自来水;2018年,柏油马路从家门口穿过……村里的面貌越来越好,家的面貌也一年一个样。
当好脱贫致富“主心骨”
作为一家四代人的“主心骨”,那时候,鲁三权每天都在盘算,要怎样才能将收入提上去。鲁三权说,得知他的想法后,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一起为他出谋划策,“三天两头到我家里来,讲扶贫政策,出致富点子。”
鲁三权家世世代代养羊,山羊、绵羊、小尾寒羊都养过,但效益一直都不怎么样。“要摆脱传统的养羊观念,精养、细养、科学养,要让对羊每一分投入都有合理的产出。”听了镇村干部的鼓励和指导,鲁三权夫妇开始大胆实践。在政府政策帮扶支持下,他和妻子修缮羊棚、加盖草棚,购置铡草机,变放养为舍饲养殖,开始走上了精细化养殖的新路。
起初,鲁三权遇到了很多困难,在饲草料配方、疫病防控、市场行情等很多方面,他都感觉遇到了跟以前不一样的“挑战”,这让他时不时感到沮丧。“搞养殖,不懂技术不行。”鲁三权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通过“环县金羊120平台”直播间在线学习和咨询,积极向父亲那样的“老羊倌”请教,多次到西沟村、吴城子等典型合作社学习先进育肥技术,不断探索改进尝试符合社情的饲养方式,并多方努力挤进一些“养羊达人”的“朋友圈”和微信群,时常与别人交流探讨,丰富自己的养殖经验和水平。到了2017年底,在肉羊存栏量不变的前提下,家里的收入从每年两三万元增加到了6万多元。
初尝增收的甜头,鲁三权夫妇甚是欣喜。一家人的心里也更加清楚,“要过好日子,不仅要勤快、能吃苦,还要不断学新技术、新知识。”儿子鲁帅帅多年在外学习汽车维修技术,2015年银西高铁环县段开工建设,鲁三权发现了“商机”。“高铁开始修建,甜永高速也即将开工,环县境内过往车辆和工程车辆会越来越多。”鲁三权说,于是,他马上鼓励儿子鲁帅帅在洪德镇街道上开设了一家经营汽车维修和二手车买卖业务的店面,起步创业。从此,一家人的收入便开启了“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新局面。2018年,在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支持下,靠着不懈的努力和勤劳的双手,他们一家光荣地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使劲往前奔”
初秋时节,记者驱车来到鲁三权家采访时,他正驾驶三轮车往家拉运金黄色的玉米棒子,准备进行晾晒。“眼是懒蛋,手是好汉。现在一家人吃穿不愁,住得好,以后的日子还是得靠我们自己努力干,把挣钱的产业发展好是根本。”鲁三权说,经过反复思谋,他决心扩大育肥规模,家里的肉羊存栏逐渐从最初的80只扩大到了300多只。“除了自家羔羊扩群外,我还收购周边养羊户的断奶羔羊进行育肥再出售,去年一年出栏300多只,收入超过5万元。”
在持续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鲁三权还给自己谋到了一个新差事——蚂蚁森林工程护林员。目前,八里铺村和附近的王山口子村的几千亩新栽树木,全凭他和另外一名护林员轮番看护。鲁三权说,仅此一项,他每年又多收入1万多元。
“政府千方百计帮助我们脱了贫,接下来,我们要自己用力想办法去致富。”鲁三权说,如今,儿子儿媳一边经营自己的生意,一边照顾孩子,他和妻子在家养羊、种地,一家人都在“使劲往前奔”,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现在条件好了,种、养讲究绿色化、机械化、标准化,比以前劳动强度低了,但效益更好了。我一定要趁着现在还能干得动,再为家里加把力,让孙子住上县城的楼房,上个好点的-🔥威斯尼斯ww2299mc棋牌。”
作者:乔洁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