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8月15日电 近日,年近80岁的王老夫妇拄着拐杖到张掖市临泽县司法局某司法所申请调解。调解员第一时间对老人进行了安抚,随后一边耐心地听老人讲述,一边细细地写着笔记。
原来是王老夫妇因为赡养问题与三女儿家发生了家庭矛盾,由于该家庭是男方到女方落户的家庭,加上近年来因征地拆迁赔付款的分配问题产生分歧意见,造成了两代人的隔阂。经过调查后,司法所调解员对老人的女儿、女婿进行说服教育和亲情感化,同时讲解相关法律知识,最终女儿、女婿认识到了所犯的错误,同意赡养老人并按月支付赡养费,同时签订了赡养协议。
这是临泽县运用“七法”中的亲情解怨法化解矛盾纠纷推动基层治理的生动写照。亲情解怨法是调解员围绕父母、子女等亲情关系,侧重于传统美德教育,让当事人重新认识到亲情可贵的一种调解方法。近年来,临泽县坚持以法治建设助推乡村治理,探索完善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形成“七法四必访”工作法。
所谓“七法”,即冷却降温法、情理交融法、扶正祛邪法、逆向求助法、案例引导法、亲友疏导法、亲情解怨法。冷却降温法用于处理交通事故赔偿和人身伤亡赔偿等损害赔偿纠纷,当索赔方要价与对方的给付价差距较大时,调解员采取该法平复当事人情绪,引导当事人在法律框架下理清责任、计算赔偿、消除分歧。情理交融法常用于双方当事人固执己见,争强好胜,导致矛盾激化等情形,调解员通过法理兼用,情理并重,引导双方当事人转换角色,换位思考,从而化解矛盾。扶正祛邪法常用于与法律相违背的,或一些存在欺诈、哄骗、恶意串通等类型的纠纷处理,调解员通过弘扬正气,抵制歪风邪气,找准纠纷争议焦点所在,对症下药,进行调解。逆向求助法是调解员通过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让双方当事人首先明白争执结果,然后冷静思考,端正态度,从而达到调解的目的。案例引导法常用于土地纠纷,调解员通过借鉴调解成功的相似案例,以案说法进行剖析,让双方当事人对纠纷重新思考,最终达成调解协议。亲友疏导法是通过邀请当事人的长辈、亲友参与调解,让当事人在亲情的感召下,摒弃前嫌,打开心结,促使纠纷成功调解。
同时,为了巩固纠纷化解成效,临泽县创新实施“四必访”机制,坚持矛盾纠纷必到必访、困难家庭必到必访、缠访闹访必到必访、突发事件必到必访,推动乡村治理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调解员对发现的矛盾纠纷和隐患第一时间到现场了解情况,并通过走访了解相关知情人后制定调解方案方可进行调解,对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及时回访,督促落实调解协议,做到矛盾纠纷必到必访。对生活困难、丧失劳动能力等的纠纷当事人,因户施策制定调解方案,帮助其制定可行的增收计划,或帮助其申请救济救助,最大限度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做到困难家庭必到必访。对缠访闹访户耐心细致进行教育引导,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通过以案释法等方式深入到信访人家中进行思想说服和法治宣传教育,引导他们理性思考,依法信访,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做到缠访闹访必到必访。面对突发事件,调解人员第一时间进入现场,防止事态扩大,做到处置及时、汇报及时,有理有据、合法合规,以协调、普法、剖析案例、协商处置为主,从而达到案结事了,做到突发事件必到必访。
“七法四必访”工作法是临泽县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的生动写照,是体现临泽特色、务实管用的创新举措。该工作法根据不同矛盾纠纷、不同类型当事人灵活应用多种调解方法,找准矛盾争议焦点,确定调解方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最终使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矛盾得到妥善化解。
近年来,临泽县通过不断深入发挥“七法四必访”工作法的特点和优势,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把调解服务送到人民群众“家门口”,最大限度把各类矛盾纠纷预防在源头、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为基层治理赋能添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