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尼斯ww2299mc棋牌·最新下载App Store

  •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政法警务> 正文内容
甘谷法院打造执源治理新格局实现末端治理到源头治理转变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26日 17:00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7月26日电 (李梅)今年以来,甘谷法院主动适应新时代审判执行工作新要求,持之以恒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将执行工作融入到基层社区治理的大格局中来,依托执源综合治理中心,积极探索执源治理工作新举措,全力打造执源治理新格局,实现单一治理向多元治理,末端治理到源头治理转变。

  坚持共治共享 按下执源治理“前置键”

  党委统领、高位推动。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全力争取党委政府对执源治理工作的支持,推动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执源治理工作实施细则》,构建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政法委协调、法院主办、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执行工作新格局。能动履职、联动共治。挂牌成立执源综合治理中心,整合法院、检察、公安、仲裁、公证、律师等各方力量,建立4项机制、18项工作举措,强化府院联动、协同履职,实现矛盾纠纷跨领域、跨行业实质性化解。延伸职能,措施有力。坚持能动司理念,对审判执行工作中发现的社会管理普遍性问题,向住建、房管、部分乡镇发出4份司法建议,建议加大普法宣传,并指导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积极配合法院调查取证,均收到及时回复。

  坚持“立审执”联动 下好执源治理“一盘棋”

  坚持指标导向,通过执行数据横向纵向对比,及时调方向、强管理,促进优势指标巩固再提升、弱势指标争先再进位。今年已受理各类执行案件1342件,执结1069件,执行完毕率、终本率、执行标的到位率等3项指标优于合理区间。诉前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均位于合理区间,较年初大幅降低,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预计本月底进入优势区间。以“利于执行”贯穿案件办理全过程。立案阶段,充分发挥“一站式”诉讼建设成果,尽可能完整收集当事人身份、住址和联系方式等各类信息,与审判和执行部门做好信息共享。审判阶段,提高裁判文书质量,在判项中明确当事人权利义务,为案件执行打下基础,形成法院内部合力,助力执行工作。以“保障执行”推动提升执行到位率。坚持关口前移,加大诉前、诉中财产保全力度,立案前发放《财产保全告知书》,构建判后督促履行和执行和解制度,最大限度破除执行工作障碍,打好立审执高效衔接组合拳,通过发挥合力解决执行问题,促进执行到位率的提升。今年共办理各类保全案件103件,同比上升87.3%。

  坚持机制赋能 激活执源治理“源动力”

  优化执行管理机制。积极探索“执行和解前置”机制,落实自动履行提示、执前和解等功能。立案时同步送达《执行风险提示书》,告知当事人执行不能风险,减少对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的过度预期。做实“判后追踪+执前督促”,加大督促履行力度,通过多种方式,主动跟踪履行情况,适时提醒、案案督促。督促后自动履行39件873万元。探索试行执行员制度。优化执行力量配置,制定《执行员管理办法(试行)》,对执行员的职责范围、权利与义务进行了明确,并对执行员的任命条件、办案流程、考核方式作出规定。首批从执行局、法警队、基层法庭中选任了12名执行员,站在“一线”办理执行案件,积累执行工作经验,培养好法官后备队伍。打造“法庭+执行”执源治理甘谷模式。推进法庭执行和解工作,最大限度降低执行成本,提高执行质效。发挥法庭工作人员对辖区“三熟”(人熟、地熟、物熟)优势和群众反映强烈的距离远、周期长、人难找、物难寻等问题,对于调解、判决后能及时履行的案件,人民法庭在诉讼案件结案后,积极沟通双方当事人,督促被告按调解判决内容尽快履行其义务,从源头减少执行案件数量,让裁判履于未执。四个法庭自动履行率实现稳步上升,预计年底六峰法庭将达到70%以上,其余法庭达到50%以上。

  坚持多点发力 打好执源治理“组合拳”

  加强执行成效考核。加强执行人员配备,充分实现“1+N”的团队办案模式,完善“人员分类、权责清晰、配合顺畅”的运行模式,不断提升审判执行团队整体素质和水平。以开展全省公务员绩效管理试点为契机,将将解、判决后督促履行率纳入审判法官绩效考核内容案件,并提高考核权重,全面压实责任、激发工作热情。营造失信惩戒高压态势。综合运用拘传、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全面推进交叉执行、终本清仓等重点工作,对失信行为形成有力震慑。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悬赏公告,加大执源治理典型案例宣传和“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一人失信人人皆知”的曝光力度,营造诚实守信社会氛围。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9期63人次,发布悬赏公告2期,执源治理典型案例14期。用活用好信用修复。聚焦涉执经营主体发展困境,主动延伸司法服务,建立信用承诺和修复机制,允许当事人积极纠正失信行为,以正向激励促进执行案件根本解决。对履行完毕的当事人不仅采取屏蔽失信信息、缩短失信时限和解除限制消费等措施,同时出具《信用修复证明书》,为企业正常参与经济活动、重新焕发活力提供持续服务,促使当事人从“要我履行”到“我要履行”转变。发出《信用修复证明书》2份,屏蔽失信信息23条。(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