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6月24日电 甘肃武威市林草局24日发布消息称,近年来,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武威市坚持“南护水源、中保绿洲、北固风沙”,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建设全国荒漠化治理样板区。
据统计,目前武威已累计治理沙化土地924.3万亩、重点风沙口240个、风沙线480公里,环绿洲风沙线退缩10至20公里,风沙危害得到有效遏制,荒漠化程度由极重度向中度和轻度减缓。
今年以来,武威市立足在全国荒漠化防治格局中的特殊战略地位,全力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全面打响“三北”工程攻坚战,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系统谋划完善防治体系,综合施策扩大治沙成果
根据五大分区和八大重点风沙口治理需要,武威实施巴丹吉林沙漠南缘风沙阻击、腾格里沙漠西缘协同治理、祁连山东段生态保护修复等“五大专项行动”,对“八大重点风沙口”进行综合治理,建设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区等“五个重点治理区”,全力构筑巴丹吉林沙漠南缘防风阻沙锁边林草带等“三道风沙阻击防线”。
武威谋划申报“三北”工程六期重点项目17项、建设任务1309.4万亩、总投资55.6亿元,其中第一批7个重点项目(2024—2026年)已通过国家林草局审核。实施河西走廊生态保护与修复、规模化防沙治沙试点、凉州区东北部沙区治理及沙产业建设等重点项目,连片治理均在10万亩以上,封禁保护沙化土地88万亩。
今年以来,武威完成人工造林17.1万亩、工程固沙12.3万亩、退化林修复1万亩。探索流动沙丘“草方格沙障+低密度造林+种草”、戈壁滩地“大穴整地积沙+落水栽植”等模式,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多树种混交治理、超旱生树种繁育、沙生灌木平茬更新复壮等试验研究,选育梭梭、沙拐枣、沙米、沙蒿等固沙植物,试验示范沙木蓼、沙冬青等灌草新品种,打造“植物活沙障”。
当地还大力推广应用机械化治沙模式,甘肃建投新能源科技-🔥威斯尼斯ww2299mc棋牌·最新下载App Store研制全球首台机械治沙车,并在武建立工程与生物装备治沙试验基地,被确定为全国荒漠化防治(机械治沙工程)试验示范基地。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研制的“手扶式沙障机”等一批治沙机械投入使用,效率是人工的4至6倍。
按照“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治沙改土、工业旅游”的立体化发展模式,武威在腾格里沙漠沿线区域建成总投资81亿元的16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有效治沙8万余亩,年可发电32亿度,节省煤炭9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55万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板下种植四翅滨藜8000亩并嫁接肉苁蓉,采用微喷、膜下滴灌、渗灌等节水技术,节约用水90%以上。
技术创新提升治理效能,社会参与拓展投入渠道
武威围绕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防沙治沙等重点领域开展重点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十四五”以来,组织立项省市级科技项目23项,为治沙防沙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武威探索“草沙障+沙生苗木”“固身削顶、前挡后拉”等治沙技术,积极开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在民勤县老虎口、青土湖、青山段,古浪县八步沙,凉州区邓马营湖等区域建成不同类型的防沙治沙示范区,集中展示生物结皮和秸秆、生态垫等治沙新技术、新材料20多项。
武威健全完善政府投资为主、社会资本参与、民众投工投劳的防沙治沙投入机制,积极探索发展“互联网+防沙治沙”、众筹治沙造林等模式,鼓励省内外企业、社团组织等在当地建设防沙治沙基地,社会力量累计建成民勤县“四方墩”和古浪县八步沙等基地40多个,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荣获首批全国“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称号。
武威还深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引导林产品加工企业、家庭林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治沙专业队伍(公司)、治沙协会等参与生态建设,采取个人、联户、企业经营等方式承包国有治沙生态林,实现治沙与增收良性互动。
治用结合提升综合效益,典型引领传承治沙精神
武威坚持治沙、生态、产业相结合,大力发展沙漠种植、养殖、旅游等特色产业。在沿沙区种植梭梭接种肉苁蓉、锁阳、甘草等沙生药用植物16万亩。民勤县选育的“国甘1号”成为全国唯一认定的人工培育甘草新品种。依托沙漠旅游资源,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3A级旅游景区5个,探索开发沙漠越野、户外露营、低空飞行等旅游新业态,民勤通航小镇、古浪欢乐谷等一批沙漠旅游项目建成投运。
在长期风沙治理中,武威涌现出“时代楷模”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姜莉玲、全国治沙劳模王银吉、全国绿化劳动模范马俊河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在模范典型引领带动下,全民参与防沙治沙的热情更加高涨、氛围更加浓厚,“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治沙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十四五”以来,武威市民众投工投劳完成义务压沙造林7.4万亩,适龄公民义务植树3329万株,干部职工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9.8%。(完)